資訊取用有助於知識社會的發展,為了建立良好的資訊取用環境,必須全盤考量資訊基礎建設、媒體與資訊素養能力、各種載體和格式資訊的長期保存(Bradley, 2016)。

        在制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IFLA不斷倡導資訊取用和圖書館界對實現SDGs的重要性,聚焦於資訊取用、公眾使用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和文化資產,並標舉圖書館在提供資訊取用、培養ICT技能和管理文化資產上的重要角色(Bradley, 2016)。IFLA闡明資訊取用不僅對個別的永續發展目標十分重要,更是連結所有SDGs的關鍵因素(Kosciejew, 2020)。

《里昂宣言》

        《里昂宣言》是IFLA的另一項倡議,倡議在制定SDGs的過程中應納入資訊取用和技能。該宣言於2014年在法國里昂舉行的IFLA 年會上發表,標舉資訊取用和技能具有支持永續發展和改善人們生活的雙重影響,能夠即時取得相關資訊的個人、社會、國家將在根除貧窮與不平等、改善農業、提供優質教育,以及支持健康、文化、研究、創新上取得有利的地位。該宣言指出,「在普及讀寫能力和素養的基礎上,增加獲得資訊和知識的機會是支持永續發展、改善人們生活的重要支柱」,「圖書館、檔案館、人民社會團體、社區領袖與媒體擁有必要的技能和資源,以幫助政府、機構和個人進行溝通、組織、結構化和瞭解對於永續發展至關重要的資料」(IFLA, 2014)。《里昂宣言》呼籲所有聯合國會員國作出國際承諾,以確保每個人都得以取用、理解、使用與分享促進永續發展和民主社會的相關資訊。

         這些倡議運動成功地將普及讀寫能力與素養納入議程的願景陳述並制定了一項與資訊取用相關的具體目標:「目標16 健全的和平與司法制度」的「具體目標16.10 依據國家立法與國際協定,確保民眾可取得資訊,並保護基本自由」(United Nations, 2015)。實現完全資訊取用的前提在於每個人都具有取用權和相關技能,以有效地使用資訊。圖書館提供資訊取用、資訊技能發展和其他教育機會,以幫助個人尋找、定位、組織、結構、傳達和使用與個人、社會、文化和永續發展相關的資訊(Kosciejew, 2020)。

圖書館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方式

        圖書館長久以來一直是地球邁向美好未來的正向力量,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提供圖書館界一個機會,展現提升資訊取用和協助民眾運用知識改善生活對人類生活、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護所帶來正向與建設性的改善(ALIA, 2018)。

編號

目標

圖書館實踐方式

1.      

 

消除貧窮

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

l   確保所有人皆能平等取得資源和服務,讓民眾得到改善生活的機會。

l   訓練使用者學習教育和就業所需的新技能。

l   提供資訊支持政府、公民社會和企業與消除貧窮相關的決策。

2.      

 

零飢餓

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並促進永續農業

 

l   提供促進農作物生產和永續農業所需的研究和資料。

l   提供農夫取得當地市場價格、氣象預報、農耕器材、耕種方法的資訊資源。

3.      

 

優良的健康與福祉

確保健康的生活並促進所有年齡層民眾的福祉

l   醫學圖書館提供醫學與健康照護相關的資訊資源,協助培育醫學與健康照護專業人員,改進醫學與健康照護從業人員的專業實務。

l   公共圖書館提供資訊資源和舉辦活動促進民眾對營養、疾病、健康照護、運動等相關議題的了解。

4.      

 

優質教育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並為所有人提供終身學習機會

l   支持早期素養和終身學習。

l   讓學者與學生取得研究、教學、學習相關的資訊資源。

l   提供免費和便宜的多元包容空間,做為學習新知識與技能的所在。

5.      

 

性別平等

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所有女性和女童權力

l   提供安全與舒適的聚會空間。

l   專為女性需求設計的服務或活動,例如人權與健康等主題。

l   提供幫助女性建立創業與職場技巧的資訊資源或資通訊科技。

6.      

 

潔淨用水及衛生設施

確保所有人的水和衛生設施的可用性和永續管理

l   提供資訊資源、舉辦活動、最佳實務以支持地方水資源管理與衛生設施專案計畫。增強民眾對衛生資源的認識。

l   免費提供可靠的燈光與電力,讓民眾閱讀、學習、工作。

7.      

 

可負擔的清潔能源

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可靠、可持續和現代的能源

8.      

 

合宜的工作與經濟成長

促進持續、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提供人人充分和具生產力的就業機會與合宜的工作

l   提供民眾教育與訓練,確保民眾在可負擔的情況下取得資訊。

l   提供民眾找尋工作的相關服務,例如連結求職網站、撰寫履歷表、面試練習等。

9.      

 

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建設有彈性的基礎設施,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的工業化並促進創新

l   提供資訊資源和舉辦活動促進民眾對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的認識。

l   普設圖書館做為工業與創新的基礎建設。

l   提供優質專業館員。

l   提供免費或便宜的高速公共網際網路。

10.   

 

縮小不平等

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l   提供中立、舒適的空間,讓民眾不分貧窮貴賤(包含移民、難民、原住民、身心障礙人士、遊民)皆可在這空間中學習。

l   提供資訊資源和舉辦活動促進新住民、移工、弱勢族群對法律、兒童照護、健康、教育、住宅、社會福利的認識。

11.   

 

永續城鄉

建立具有包容性、安全性、彈性和可持續性的城市、社區、住家

l   扮演促進文化包容與了解的可靠機構。

l   保護與保存各種載體與格式之重要文獻資產為後世所利用。

l   促進民眾對珍惜文化與自然資產的認識。

12.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確保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

l   提供分享與循環利用物資的永續系統以降低浪費與廢棄物。

l   提供有關海岸改變與土地利用的歷史紀錄。

l   提供有助於氣候變遷政策制定的研究和資料。

l   提供有助於狩獵、捕魚、土地利用、水資源管理等決策所需的資訊。

l   鼓勵企業或組織推動永續發展,鼓勵全民參與永續發展推動工作,減少生產和供應階段的糧食損失,減少糧食浪費。

l   提供資訊資源和舉辦活動促進民眾對氣候變遷、抵禦和適應氣候災害與自然災害等相關議題的認識。

l   提供資訊資源和舉辦活動促進民眾對生物多樣性、土地利用、漁業永續管理、保護生態環境、永續使用水資源、保護陸棲與水棲生物的認識。

13.   

 

氣候行動

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14.   

 

水棲生物

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促進永續發展

15.   

 

陸棲生物

保護、恢復和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可持續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遏制和扭轉土地損害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16.   

 

健全的和平與司法制度

促進和平和包容的社會以促進永續發展,為所有人提供伸張正義的機會,並在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各級機構

l   提供資訊資源和舉辦活動促進民眾對保障基本自由、人權、和平和司法制度的認識。

l   確保公共取用資訊並確保資訊自由取用。

l   提供有關政府、公民社會和其他機構相關資訊的取用。

l   提供包容、政治中立的空間讓民眾聚會。

17.   

 

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為實踐永續發展,重振與加強全球夥伴關係

l   加強與在地、全國、國際層級相關機構的共同合作,促進永續發展。

l   提供以植基於社區的機構所組成之全球網絡,從區域或國家整體角度支持國家發展計畫。